首页 | 登录 | 注册 | 免费发布商机 | VIP | 搜索 | 意见反馈 | 帮助中心  设为首页  加入收藏
010-65710859
主办单位:北京市混凝土协会外加剂分会
首 页    协会信息     商贸机会     企 业 库     产 品 库     求职招聘     行业资讯     展会服务    原材料报价
热门: 2014年4月聚醚信息表   怎样找? 注册的好处
当前位置:首页 >> 企业新闻 >> 国内要闻 >> 正文
化解产能过剩是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
我要打印   IE收藏   放入公文包   我要留言  查看留言 
文章来源:中国混凝土网   添加人:马秀莹   添加时间:2014-5-21

 

近年来,产能过剩已成为制约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瓶颈。过剩带来的不仅是经济本身的停滞,更严重的是,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的空间越来越狭窄。因此,只有市场具有消化产能的能力,产业升级才有空间。所以,化解产能过剩是经济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。


去年10月国务院印发《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》提出,严禁建设新增产能项目、全面清理整顿已建成的违规产能、坚决淘汰落后产能、推进企业兼并重组、努力开拓国内有效需求、着力改善需求结构、巩固扩大国际市场等八大任务,无疑都点到了要害,但是宏观调控的目标不是重点,重点是调控的手段和路径。《意见》确立了化解产能过剩的基本原则,即尊重规律、分业施策、多管齐下、标本兼治;着力加强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,坚决遏制产能盲目扩张;着力发挥市场机制作用,完善配套政策。这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尊循规律,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作用才是化解产能过剩的必由之路。


而当前产能过剩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首先,现行管理方式不适应行业发展要求。行业管理主要依靠行政审批管控投资,如严格控制新项目上马,银行不予贷款,土地不予供应等。但在巨大市场需求拉动下,在有产量就有效益的大环境中,企业更多地注重规模扩张,一些企业甚至没有得到审批就直接上马,导致我国产能逐年攀升。其次,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。各级政府掌握着最重要的基础产品定价权,掌控土地资源。为了维护地方稳定,对于一些上面要求退出的过剩产能,由于其在税收和就业方面有较强的带动作用,地方政府往往通过补贴等方式鼓励相关企业增加产出。最后,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制约了企业转型升级。《意见》明确提出,“消化一批、转移一批、整合一批、淘汰一批”化解产能过剩的思路,要实现这个目标,需要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。由于我国对国外资金和技术存在一定的依赖,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培养不足,在人才引进、中小科技企业融资、行政审批等体制机制方面存在一定的制约,不利于产业转型升级。


要想解决这些问题,必须遵照《意见》提出的,“加快建立和完善以市场为主导的化解产能过剩矛盾长效机制”。这就要求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,厘清政府与市场关系。一是切实转变政府管理方式。将政府管理重点转变到加强宏观引导、营造公平竞争环境、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上来,确保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,真正做到把该放的权力放到位,把该管的事务管住管好。二是调动和发挥好地方政府的作用。切实减少地方政府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行政干预,整顿规范市场秩序,形成有利于的市场环境。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在推动行业兼并重组中的重要作用,尤其是大型优势企业跨地区的兼并重组。三是支持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。构建以企业为主体、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体系。建立符合我国国情和行业发展状况的协同创新平台,对重点项目予以资金、税收减免等政策支持,注重培养高端科技创新领军人才,鼓励企业自主创新。


对于化解产能过剩,政府既要尊重市场规律,更多地从社会利益、社会效益、环境效益等角度考虑,让过剩产能逐步退出。又要对企业退出和化解过剩产能给予一定的援助,加大财政奖励资金的支持,出台配套政策措施,做好债务处理、企业转产、失业职工培训及再就业等工作。

  行业动态


  推荐企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