快,又有一节节车厢不断脱离“组织”,分道扬镳,最后25052货物列车全部解体,只剩下一节东风七型机车。25052货车从株洲抵达北编组站后,这列机车便接过接力棒,将25052货车从平地上推上一个高坡。这个高坡,有一个通俗的名字,叫“驼峰”。
然后,东风七型机车会“看”着一节节车厢从“驼峰”上解体,分别滑向下面密如蛛网的轨道,最后剩下自己一个“光杆司令”。
这一切动作,几乎都是崔成贵在调度室的电脑前用鼠标完成的。只是在解体的时候,有人帮忙拔出了连接两节车厢的一个插销,帮助它们分离。在车厢利用坡度的惯性往下滑去时,铁轨边安装的身份识别系统,会很快扫描到这节车厢的编号,并根据电脑给它安排好的股道,让负责分道的道岔立刻做出动作,将车厢送入预定的股道。在那个股道内,所有的车厢都是要发往同一个地方的。它们可能来自天南海北,在这里,它们将重新连成一列货车,被拉往下一个目的地。
这一串串动作,就是一个在武汉北编组站最常见、也最典型的场景。进站、上坡、脱离、下坡、分道、重组,这就是听上去有些深奥的编组流程——解编和重编。这样的流程,一天之内可以在编组站看见上万次,前提是你要有足够的好奇心和耐心。
科技助力
一人能干以前四个人的活
武汉北编组站不仅是我省铁路建设的大手笔,也是铁路科技发展的杰出代表。
武汉北编组站,采用我国目前设备最先进、技术最领先的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系统CIPS。与传统编组站相比,该系统最大的不同,在于改变了人工操纵始终端办理进路的传统方式,改由CIPS通过计算机指令自动控制,从而实现了管控一体化、决策自动化,大大解放了人力,提高了生产效率。
武汉北车站调度中心主任徐承文介绍说,在新的自动化系统帮助下,以前三四个人干的活,现在他们一个人就能干。以前在调度室,一个调度员需要两个助理,现在一个助理都不要;以前值班,一个场需要四个人,现在一个人就能拿下。
在新科技的助力下,工作人员大大减少。在调度中心,30台电脑、不到30个人,却牢牢控制着庞大的双向三级七场路网性编组站,100多条股道,从容不迫地完成两三万节车厢的编组工作。以前一辆列车可能要花5个小时编组,现在快的话,可能只需两个多小时。
枢纽成形
汉口北——新物流重镇
武汉北车站的投入运营,对提升武汉的铁路枢纽中心地位有重要意义。武汉市交通专家认为,随着北编组站的投入运营,武汉市的物流中心构架逐渐清晰,黄陂的武汉北编组站、天河机场一带的汉口北区域也形成武汉乃至湖北物流的核心地段。
水运方面,阳逻港将形成全年吞吐货物1600万吨的规模,建成华中货运第一港;以天河机场为核心的60平方公里“临空经济走廊”,将使得该区域的发展如虎添翼。而武汉北编组站的建成,将使得该处构成水陆空三位一体的武汉国际物流平台,对提升武汉的铁路枢纽中心地位有重要意义。武汉新“九省通衢”的地位将越来越清晰。